新媒体新事物研习社第三期(个性化内容长尾裂变)

课程介绍

讲师:

杨爱玲 青岛有点牛新媒体总监   /  首届金海星奖青岛优秀自媒体平台  /  青岛市自媒体联盟理事单位

详情:

从运营微信的第一天起,微信运营者都知道涨粉最终的方法还是得靠内容足够硬。但事实上,在内容为王时代,要做好内容并非轻而易举之事。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青岛有点牛新媒体总监杨爱玲来为大家带来“个性化内容长尾裂变”的主题分享。 杨爱玲和团队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有青岛优生活、青岛美食团、青岛周边游等,目前青岛地区新媒体矩阵微信用户超过150万。今年3月,“青岛优生活”一篇《2路大辫子电车,定格了多少青岛人的青春光标》的文章,刷爆青岛人朋友圈,引发一波回忆潮,获得了青岛市自媒体联盟“金海星奖”3月份优秀作品。 分享会一开始,杨爱玲先为大家抛出了几个问题,像账号阅读数据一直不温不火?越来越不知道粉丝喜欢什么?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是我们的目标?日常的选题怎么做?做什么?引发大家热烈讨论。 在她看来要想做好内容运营,首先要为你的平台进行粉丝画像,充分利用微信后台数据分析,掌握你的平台粉丝男女比例、手机型号比例、粉丝区域分布等数据。 时代在变化,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的今天,应更重视精准定位的活跃用户,从20%长尾用户中裂变精准粉丝是后内容时代的大方向。粗放式追求粉丝群增长的时期已经一去不返,2018年已经不再是一个以“面”盖“点”的时代,而是从“面“到”点“的转换,如何进行精准的用户分析,了解最忠实的部分粉丝的喜好,描摹详尽细致的用户画像是新媒体进入精耕细作时代的标志。 关于选题的策略,杨爱玲认为一个形象鲜明、个性化IP的形成离不开有血有肉的内容。精准的选题、独特文字风格、具有辨识度的视觉语言都是构成差异化内容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差异化内容是新媒体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有针对性、面向部分活跃用户的选题,往往能够带动这部分用户背后所关联群体的裂变传播。讲到青岛地区的文化特点,杨爱玲认为具有地域性、充满人文情怀的选题往往能够引起用户的共鸣,轮渡、中山路、老四方、凌晨三点的青岛……这些充满文化况味的稿件得到了青岛用户的喜爱,也形成了自身平台独特的气质。 “在变化的时代,只有变化和个性才是真的会被记住的”是杨爱玲在内容生产上的信条。 提问环节: “探探探店”运营人王健健:如何运用“长尾理论”具体分析用户?
杨爱玲: 应该更加重视20%的活跃用户对一个公众号的价值。描摹精准的用户画像并带动他们传播自己的内容便是新媒体内容长尾裂变。
“掌上即墨”创始人于超: 如何考核新媒体编辑团队?
杨爱玲: 对于编辑的考核不能太死板,不能只看数据,可以综合阅读量、原创内容、用户活跃度、IP打造等多个方面进行。为编辑们提供充足时间进行原创在杨爱玲看来尤为重要,自己团队用时最长的一篇原创稿件花了一周时间。
“大钧杂谈”编辑郭琦然: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某些稿子在微信平台阅读书比较高,发到今日头条、企鹅号等平台阅读数却特别低。
杨爱玲:认为不同的平台针对的用户群体是不同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猎奇资讯、热点、八卦等内容在今日头条阅读数一般来讲会高一些,而在其他平台却不一定有这种效果。应对的策略是针对不同平台发布不同内容,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内容生产。